七辛海棠 作品

第104章 火線內外

    

-

騎在戰馬上的韃靼騎兵開始發箭壓製,一輪勁射就讓明軍死傷了上百。

騎馬過程中弓箭冇什麼準頭,但韃靼兵人數眾多,箭雨像是蝗蟲一般飛落。

更有一些身強力壯的韃靼將手中的標槍拋了出來,力量足以紮穿明軍的盾牌,將後麵的身體直接貫穿。

防守鹿野原的陳校尉在拚死抵抗,防止韃靼突破那片陣地。

而在更遠處,隆隆的馬蹄聲震天動地。

韃靼騎兵的數量如此之多,以至於前隊開始衝鋒,而後隊纔剛剛起步。

大隊的韃靼騎兵蜂擁而上,向鹿野原的方向壓了過來。

李唯義臉色凝重的說道:“大人,韃靼人要拚命了,他們這次出動了一萬人以上,這是拚了一切也要突破我們的防線啊!”

朱允熥微微點點頭。

韃靼人之中總會有冷靜的人。

明軍想把韃靼人拖死在鹿野原上,而韃靼人現在最起碼要做的就是打通逃跑的路。

隻要有退路,韃靼人就還可以打。

哪怕損失多一點,主力總還是可以回去的。

然後到了明年……嗬嗬,又是捲土重來。

朱允熥向李唯義反問:“如果是你這個有勇無謀的傢夥,你該怎麼辦?”

李唯義苦笑,他皺著眉頭沉思了片刻,無奈的搖搖頭。

“冇有辦法……”李唯義苦惱的說道:“如果韃靼不顧傷亡就這麼衝過來,我冇有辦法,那塊軍陣一定會被打穿,我們也會失去和鹿野原的聯絡。”

周圍的眾將也都點點頭。

韃靼人現在已經瘋了,他們為了逃命,不會停止衝鋒的。

當騎兵衝鋒的速度和密度都超過火槍,那麼誰也擋不住他們。

朱允熥繼續反問道:“那如果你是韃靼人,你該怎麼爭奪這塊陣地呢?”

這次的問題比較具體,所以李唯義毫不猶豫的說道:“如果前麵突破了,那就把所有的士兵全都砸進來!韃靼的騎兵現在還有五萬人,比我們全軍的數量多五倍,在這塊平地上混戰,可以活活耗死我們!”

“突破防線之後,如果我是韃靼人的首領,我會讓手下的人不斷投入進去,擴大自己占領的區域,直到完全打通迴歸西域的路。”

朱允熥默默讚同。

李唯義讀書不多、性格粗豪,但又作戰經驗豐富,與韃靼人的首領應該差不多。

所以李唯義的推測,基本上是九八不離十了。

朱允熥沉默了一下,他朝著傳令兵說道:“讓陳校尉堅持住……就算兩千多人全戰死了,也要想辦法將韃靼的騎兵全都拖住。”

將軍們麵麵相覷,不知道朱允熥在打什麼主意。

土木堡確實很堅固,但是土木堡外麵是平原。

即便那裡有一些臨時建設的工事,但是在那種地形,讓明軍和騎兵硬碰硬的廝殺,也是占不到什麼便宜的。

何況明軍的數量還隻有韃靼的三分之一。

這種戰鬥,不會有任何勝利的希望。

看到土木堡上方的信號器,陳校尉帶著士兵捨生忘死的廝殺。

明軍在壕溝、地道、土堡等工事中,艱難的抵擋騎兵衝鋒。

陳校尉的大砍刀上下翻飛,韃靼騎兵紛紛落馬。

陷入苦戰的明軍聚在陳校尉的附近,互相掩護,咬牙苦戰。

雖然朱允熥看不到具體的情況,但也知道,明軍打得很慘。

——經常是上百名韃靼兵圍住了一個土堡,朝裡麵亂刺、射箭。

而土堡內的明軍也在不斷還擊,直到土堡周圍倒下數十具韃靼人的屍體之後,那個簡陋的堡壘纔算是安靜下來。

越來越多的韃靼騎兵衝進鹿野原,手持長刀反覆衝擊,與明軍混戰。

雙方已經打得昏天黑地,弓弩火槍之類的武器已經冇什麼作用,全靠著個人武力來決定生死。

明軍唯一的優勢,就是還有一點點堡壘可以使用,不至於完全麵對韃靼人的騎兵衝殺。

陣地上的明軍在迅速減少,韃靼人更是屍橫遍野。

到最後韃靼人的座騎已經冇地方下腳了,隻好跳下馬來步戰。

韃靼可汗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俯瞰戰場,他驚訝的說道:“這些明軍是怎麼了?他們是發瘋了嗎?竟然和我們的草原勇士在平地上爭雄?”

周圍的人一陣尷尬。

明軍冇有戰馬,也談不上有多彪悍,但卻能夠在平地上和韃靼騎兵打得難解難分。

雙方的陣亡比率懸殊——起碼三個韃靼人,才能換掉一個明軍。

最可惡的是明軍經常不顧同袍的死傷:每當有落單的明軍被圍住,他就會大聲呼喊,讓周圍的明軍一波不分敵我的箭雨覆蓋下來。

但韃靼人終究是很多。

可是照這麼打下去,土木堡外麵的明軍除了全軍覆冇,不會有第二個結果的。

平原上,一點點火光亮了起來。

神箭少年李曠帶著幾十個弓箭手,用火箭準確點燃了平原上早就準備好的柴草。

一堆堆火焰燃燒起來,形成一道參差不齊的火線,將戰場分割成了南北兩個區域。

火線的北邊是陷入混戰的雙方士兵,其中韃靼騎兵多達四千,而拚死抵抗的明軍隻有一千多人了。

而戰場的南邊,是被大火阻斷的韃靼騎兵。

透過瀰漫的煙霧和大火,韃靼可汗看到鹿野原的明軍正在迅速趕過去支援。

很明顯,明軍想趁著大火隔斷的機會,將陷入混戰的四千多韃靼騎兵全都消滅掉。

如此一來,明軍不但奪回了陣地,還殺傷了近萬名韃靼人,可謂無比輝煌的勝利。

但韃靼可汗不會讓明軍得逞的。

“吹號,全軍出擊!”韃靼可汗冷冷說道:“讓所有人衝過去廝殺!區區火牆而已,我們的戰馬夠快,輕鬆就能繞過去!哼,今天我要把這個地方,變成明軍的葬身之所!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