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導遊小說
  2. 家師方孝孺:開局被滅十族
  3. 第四百四十九章 辯論
賜天 作品

第四百四十九章 辯論

    

-

陳默話音未落,又有一名手持笏板的官員站了出來:“陳大人既然剛剛提起了武安侯,那本官倒是想問問陳大人,武安侯當初坑殺趙國降卒乃是為了保境安民,你陳大人現在突然提議我朝發兵扶桑,你可有用兵的理由啊?”

“雖然人人都知道朝鮮乃是我大明的屬國,可就算是想要兩國交戰,那也不可能越俎代庖,直接由大明這個宗主國對扶桑宣戰吧?”

“這位大人說的冇錯,按理來說大明的確不應該直接向扶桑宣戰,但是我的手中要是掌握了扶桑對於我大明有所進犯的證據呢?”

“陳大人的證據在哪裡?不如先拿出來給我們這些同僚看看!”

“大人想看我的證據?好,我現在就命人拿上來!”

陳默對於今天的事情早有準備,至於這些臣公們的刁難,他也早就已經有所防備。

就如陳默之前和朱棣的對話那樣,這群大臣隻想著自己在職期間能夠不出現任何的紕漏。

出任官員的時候,他們口口聲聲說是要為百姓謀福。

可隨著權柄在手,隨著權力高漲,他們卻往往會違背自己的初心,不會再想著為天下百姓謀求生計,而是要想著讓自己清史留名,能夠比肩史書有載的列位文臣。

對於他們的這副嘴臉,陳默早就已經司空見慣。

如今麵對這群大臣們的刁難,陳默絲毫不顯得慌張。

他對著大殿之外揮了揮手,隨後便有兩名小太監捧著一堆刀劍上殿。

見此情景,那名文臣頓時大驚失色:“陳子秋,你真是好大的膽子,竟然敢逾越祖製,帶刀上殿!”

陳默聞言搖頭道:“這位大人的眼睛是瞎了嗎?難道您冇看到這些刀劍是我提前交給殿外的兩位小公公的嗎?”

“我自然知道我朝有臣子上殿不得攜帶兵器的規矩,我陳默還冇有傻到這個程度,不會白白給各位大人遞刀子!”

這名文臣受到陳默的回嗆,雖然被氣的臉色漲紅,卻拿對方冇有任何辦法。

朱棣此時也被這兩名小太監懷中抱著的長刀吸引了目光,看著這兩名小太監手中抱著的刀具,朱棣用手輕撫下巴,同時開口問道:“陳子秋,你這葫蘆裡賣的究竟是什麼藥?”

“回稟陛下,這兩位公公懷中抱著的刀具全都是微臣之前在浙江繳獲得來,這些刀具上全都刻著使用者的名字,足以證明他們的身份。”

“這個倭刀與我大明軍隊所用的雁翎刀製式不同,同時打造的工藝也有很大的差距。”

“隻要憑藉著這些刀具就能定性扶桑曾對我沿海地區造成多大的威脅,這裡共有刀具一百餘把,這也就是那些扶桑倭寇留在我浙江邊境的證據。”

“我知道各位大人肯定都想著能夠天下太平,不想讓大明與扶桑發生這場衝突,可是有些事情並不是你們不想就不會發生,就像扶桑軍隊大舉入侵朝鮮,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扶桑竟然能夠迸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。”

“為了這場戰爭,扶桑早已厚積薄發,沉澱多年,如今是我大明派遣軍隊擊退了扶桑,這纔沒有讓朝鮮淪陷。”

“可是各位大人想一想,如果我大明這次冇有接到朝鮮求援的訊息,如果我大明這次冇有看出扶桑的狼子野心。”

“如果朝鮮真的淪喪於扶桑之首,那我們現在的結局又將如何?”

“各位大人可彆忘了,朝鮮可是與咱們的山東隔海相望,如果朝鮮真的淪喪於扶桑之手,那接下來受到侵害的就不僅僅是浙江沿海,同時還要多出一個山東。”

“如果扶桑真的占據了朝鮮,那他們就可以在朝鮮興修艦船,可能用不了多久,扶桑的軍隊就會徹底踏足我大明的領土。”

“我知道各位大人可能認為我是在危言聳聽,可是各位大人有冇有聽過一句話叫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?”

陳默這番話說的可謂是鏗鏘有力,壓根不給他們任何回絕的機會。

而在聽到了陳默的這番話後,在場的所有武將全都微微點頭,就連朱棣也不禁敬佩起了陳默的這番高論。

大明建國至今不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。

可以說如今大明的國力正處於強盛之時。

雖然纔剛經曆過靖難之役不過幾年的時間。

可是有太子監國,現在國力也正在逐步恢複。

對於這些朝中大臣來說,他們並冇有抵禦外敵的顧慮。

畢竟大明如今兵強馬壯,足以橫掃周邊任何國家。

可是朱棣和他們的想法並不相同。

朱棣畢竟是馬背上的皇帝,要比這些想當然的文臣更有憂患意識。

所以在聽到陳默提出朝鮮淪陷的這番理論的時候,朱棣立刻意識到了情況不對。

朝鮮與大明沿海隔海相望,雖然隻是區區一個島國,可是對於大明的戰略意義卻是十分重要。

如果真如陳默所說,扶桑人之前真的占據了朝鮮。

那大明接下來所麵臨的壓力肯定十分巨大。

到時他們不僅要應對海上的敵人,同時還要防備草原三部的虎視眈眈。

至於陳默剛剛的這番理論,更是引起了那些武將們的共鳴。

丘福之前可是親自踏上過朝鮮,而且和朝鮮軍隊一同對抗過扶桑倭寇。

對於這些倭寇的戰鬥力,他可謂是有了一個十分明確的瞭解。

就如陳默所說,扶桑這次發動的戰爭並不是心血來潮。

他們是真的做足了準備,所以纔敢悍然發動這場戰爭。

扶桑內部現在也正處於分裂狀態,正因如此,所以他們才急於擴展疆域,藉此緩解內部存在的矛盾。

陳默之前強行要求朱棣發兵朝鮮,這不僅給朝鮮成功續命,同時也讓大明免去了內憂嬌困的險境。

如今陳默再次提起這件事情。

他們自然對陳默的提議表示十分支援。

可是反觀那群文臣,現在則像是吃了蒼蠅一樣,個個臉色陰鬱。

朱棣也看出了這群文臣的不滿,他大袖一揮,開口說道:“這件事情現在還隻在商議階段,是否要進行推行,還需要再經探討,你們也不必因為這一件尚未敲定的小事鬨出分歧!”

-